“新年到、新年到,穿新衣、戴新帽,包饺子、蒸年糕,打灯笼、放鞭炮。”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一首儿歌,那个时候对于“年”的盼望很多很多,所以过年就成了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事情。 现在生活越来越丰富,过年方式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,各位还记得儿时过年最期待什么、小伙伴们一块玩些什么吗?
1、燃放烟花炮竹![]()
当时,同龄的小孩子特别多,你追我赶地疯玩,当时,大家都喜欢玩爆竹,花样很多:比如点个爆竹抛向空中,然后在空中爆开;或者扔到水里爆,这都是需要技巧的,在火引子烧到快完的时候抛,有人还会炸到手;要么会点一个爆竹悄悄丢在你的脚边上,吓你一跳。还有就是燃放烟花了,有时没等到天黑就忍不住燃放了看,好不容易挨到晚上,大家会聚在一块看。
2.穿新衣![]()
小时候每次买了新衣服,自己都好想赶快穿去。有时候会趁着父母睡着的时候,自己爬起来穿新衣服玩。不过父母提前不让穿,等到大年三十才能穿上。
3.收红包![]()
那些年,吃了年夜饭之后,我们这些小孩一般都会乖乖地坐在桌边不走,不是真的那么乖,而是等父亲发压岁钱,一般是一块钱到五块钱不等,那时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大钱了,所以一年当中就那么一回得到好么大的钱了。拿到压岁钱之后,我们就欢呼雀跃地跑走了,各自去找自己的小玩伴去了,当时,除了堂兄妹之外还有附近的其他邻居家的小孩,大家收到压岁钱之后,经常会聚在一起比,谁得压岁钱多。
4.看春晚![]()
那会儿的春晚,可算是娱乐圈的饕餮盛宴,一年就这么一次,载歌载舞,说学斗唱。每年除夕夜晚八点全家人一起围在电视机前,一起开开心心地看到十二点,然后一起到院里伴着四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燃起新年的鞭炮,迎来新的一年。
5.打灯笼![]()
孩子玩的灯笼几乎没有重样的,有从年货市场买来的,也有家长为省钱自己制作的。有纸灯、纱灯、玻璃灯,五花八门。一般家庭买不起高档灯笼,红色的纸灯笼最畅销。讲究一点的是画有图案的四角或多角玻璃灯笼。如果极个别孩子还能打上漂亮的跑马灯,立刻成为小伙伴追逐的对象,大家都想弄明白转灯的奥妙。
6.年夜饭![]()
小的时候你有没有在家人准备年夜饭的时候,偷偷去厨房偷东西吃呢?应该很多人都会在吃饭之前就吃得很饱了吧…...
7.包硬币的饺子
![]()
记得小时候过年回奶奶家,家里用灶煮一大锅饺子,其中有几个饺子中放有硬币,几个孩子为了吃到硬币,不停地吃着饺子,知道吃不了了,望着碗中刚加的饺子,一狠心就又吃了……
现在年已渐近,年味在酝酿。如果你问我年味是什么?我想:
年味是家乡人准备过年忙碌的身影和开心的笑容,是家乡腊月集市的喧闹和繁荣。
年味是家乡的馓子和大肉的喷香,是家乡红芋粉丝的筋道。年味是红红火火的场景,红红的灯笼,红红的春联,红红的蜡烛。
年味是什么?年味是父母的殷殷期盼,是常回家看看的再三嘱咐。
年味是亲朋好友团聚时的欢快气氛,人气旺盛,气场和谐。年味是乡里乡亲祝福吉祥,恭喜发财,憧憬未来。
年味是对幸福的虔诚叩拜,祈福天地,祈求丰年,祈盼安康。年味是对生活的庄严承诺,除旧布新,承上启下,激励自我。
年味是对美德的竭力弘扬,尊老爱幼,平等互助,济困扶贫。
年味就是年俗,约定俗成,历史悠久。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,道不尽的风情。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,对和谐美满的渴望,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。
总之,年味是喜庆的氛围,是积极向上的精神,是洋溢着人情味的文化传统。留住浓浓的年味,就是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,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!
愿年味永远飘香,永远成为我们大家心中美好的记忆,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……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